我校组织师生在线收看“福建省高校师生同上一堂疫情防控思政大课”

发布日期 2022/4/9 330 次浏览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优势转化为支持防疫斗争的强大力量,根据福建省委教育工委统一部署,2022年4月9日上午,我校组织师生6023人共同在线收听收看福建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组织的“全省高校师生同上一堂疫情防控思政大课”。本次活动由福建师范大学杨晶副教授主持,邀请厦门大学石红梅教授、福州大学董海峰副教授、福建农林大学黄秀玲副教授,福建中医药大学陈韵副教授,闽江学院陈东副教授5位老师,结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与法治》4门思政课必修课教学内容,讲述我省防疫抗疫一线的感人故事,解读党中央关于疫情防控的决策部署,引导学生深刻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
     为配合本次大思政课充分发挥思政抗“疫”力量,我校全体思政课教师即时通过超星学习通平台与学生进行在线交流讨论,引导广大学生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定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打赢这场疫情防控人民战争的信心和决心。

     思政部副主任连志霞:思政课教师应该当好思政教育的排头兵,助力学生进一步坚定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信念与信心,培养胸怀大局、甘于奉献、勇于担当的精神品格。此次全省高校师生同上一堂疫情防控思政大课,汇聚名师力量,从不同角度切入解读,是一堂有着思想性、亲和力、针对性的线上“思政金课”,为我校今后创新思政课教学改革,提升思政课内涵发展提供了重要借鉴。

     “概论”课教研室主任卢银霞:各位专家老师的精彩讲课,分别从党的领导、人民至上、以史为鉴、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以及青年担当等不同的视角,全面、客观、立体的向我们展现了疫情防控之下的中国力量、中国精神、中国担当。通过观看此次直播,我也意识到了自己和优秀的专家老师们的差距之大。既包括理论水平上的差距,也包括教学技能上的不足。这使我再次思考有一个从教以来一直在思考也在反省的一个问题,就是如何才能真正打造一堂学生喜欢、终身受益的思政课,真正将立德树人落实在课堂环节上。

     “基础”课教研室主任黄琼英:今天全省高校师生同上一堂大思政课,从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共抗时艰的当代党史故事入手,坚持党的领导,坚定抗击疫情必胜的信念,让我们真切感受到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力量,体现了当代国人义不容辞的责任担当,更让我们坚定“四个自信”。让我们更进一步认识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依靠人民群众,弘扬中国精神,坚定跟党走,一起向未来!本次大思政课也让我看到了打造一堂有亲和力、高质量的、学生真心喜爱的思政课,我的目标差距还很大,教师要不断加强学习、创新,才能真正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形策”课教研室主任李莉:思政课教师要讲好中国抗疫故事,将抗疫中涌现出的先进人物、典型事迹有机融入思政课教学,让同学们深刻感受到我们国家抗“疫”的决心。

     思政课教师林倩:这次思政大课的五位主讲老师通过讲述党史故事、挖掘我省抗疫一线的感人故事,解答了我们的困惑,也让我们感受到更多来自身边的默默无闻和感动。身为一线思政教师,我们就是要为学生答疑解惑,教育引导其搞清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所在,牢记“两个确立”,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疫情终将过去,让我们坚定跟党走,做好自己,静待“疫”散之时。

     思政课教师王少珍:五位老师分别挖掘了疫情中的思政元素,以深厚的理论功底,用相关的思政课理论知识分析和解读疫情防控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其中福州大学的老师在讲课中挖掘这次我省在疫情防控工作中的先进个人的事迹让我很有感悟。在疫情大考面前,没有旁观者,只有局内人。作为一位思政课教师,更有责任坚定立场,指导学生更好地认识疫情、了解疫情、解读疫情,透过疫情,善于挖掘身边的先进典型去讲好“中国故事”。

     思政课教师张期惠:这堂疫情防控思政大课,再一次给我们敲响了警钟。疫情无小事,战胜疫情是全国人民的共同愿望,关乎我们每一个人的日常生活。作为思政老师,我们更应该严于律己,积极利用好课堂,为学生做好疫情防控的宣传工作。一起共克时艰,战胜疫情。

     思政课教师方渝萍: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疫情无情人间有爱,全省同心共战疫情,相信我们定能战胜,共同期待“疫”散花开的那天。作为思政教师我相信我们能够、也应该用自己的理论课教学优势转化为支持疫情防控工作的强大力量,为战胜疫情出一份力。
     思政课教师白贺:五位名师结合本专业特色深入浅出地讲述了一个个鲜活的抗疫故事,让我深受鼓舞。作为一名思政教师如何立足思政课堂更好地融入我们身边的抗疫故事,为学生释疑解惑,引导学生看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坚定中国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和历史自信,这将是教学中要重点突破的课题。
     思政课教师翁嘉琦:在“全省高校师生同上一堂疫情防控思政大课”中,五位主讲老师通过深入挖掘抗疫中的思政元素,把抗疫精神灵活融入思政课堂,让师生们感受到一堂生动励志、贴近实际的思政课的魅力。作为一名思政课教师,要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把抗疫实践转化为教学中的典型案例,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疫情、增强信心、携手共克时艰。
     思政课教师张美花:我们不仅仅是以个人的身份生活,而是与所处的时代同呼吸,共命运。作为思政课教师,应努力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优势转化为支持防疫斗争的强大力量,为疫情防控做出应有的贡献。
     思政课教师陈临:这堂“思政大课”充满着诸多鲜活的教学素材,处处体现着战“疫”里的勇敢、责任、担当和奉献。思政课课堂要继续弘扬伟大的抗疫精神,从疫情防控“思政大课”中汲取前进的力量,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涵养家国情怀,“从小事做起,从自己做起”,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贡献自己的力量。
     思政课教师宋文婷:作为一名党员和思政老师,我们必须坚决扛起政治和育人责任,以充沛顽强的斗争精神,勇挑重担、勇担重责,做好学生直面疫情的领路人和不良情绪和压力的疏通者,关心学生,引导学生,帮助学生,与学生一道自觉维护全国全省全市政治经济和社会大局稳定,助力疫情防控工作早日取得最终的胜利。众志成城,共克时艰,让我们以“战时状态”全力以赴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19级健康管理专业台新芸(翔安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习):面对“疫”场的考试,我们青年一代认真作答。如果说责任和担当是成长最好的催化剂,那么抗击疫情就是对我们最好的成长礼。抗疫一线的考验将我们历练得更加成熟坚毅,曾经哼唱着“不想长大”,如今却披上战袍,站在离危险最近的地方,用行动宣告着“我们已经长大”,以担当诠释着舍小家为大家的家国情怀。
     19空乘专业林佳丽:在这场疫情防控当中,党和国家积极地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的发展,而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归根结底要靠人、靠卓越的人才,我们青年人作为接班人更应该要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更应该坚定理想信念,以更高的自律要求自己,练就过硬的专业本领,将来在党和国家需要的时候能够发挥更大的作用。
     20级电商专业林慧欣:教授们精彩的演讲,让我对中国在疫情中的担当感到自豪,其中都提到了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中国共产党以实际行动诠释了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誓言,疫情这块验金石更是验出了中国共产党的鲜明本色,也更让我了解到了中国同胞众志成城的力量。这堂思政大课是广大青年共同的成长经历,更是对我们人生的引领。我们新一代的年轻人应当肩负起责任,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保持理性、积极作为,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积极参与疫情防控工作,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尽一份力量。汇聚众志,必能成城,相信我们一定会赢得抗击疫情的最终胜利。“疫”散花开我们一起向未来!
     21级室内专业舒智豪:这次的思政课让我感触良多,因为它不是一次普通的线上教学,而是一次面向全省高校大学生的疫情防控大思政课。五位老师的发言都很精彩,既敲响了我们的警钟,人类倘若不能与大自然和谐相处,必会遭到惩罚。也让我看到了:在这样的灾难面前,万众一心,服从安排,坚持贯彻落实党的方针,在疫情防控这场战争中,取得了许多胜利。无数的挺身而出的医护人员,义无返顾的志愿者服务,以及后备物资供给的社会爱心人士,都让这次疫情变得不再那么困难,多难兴邦!中华民族在这么多次的大灾大难面前都扛住了,相信这次我们也一定会胜利! 
     21级人物形象设计班蔡心悦:今天,学校组织我们收看了“福建省高校师生同上一堂疫情防控思政大课”,让我对新冠肺炎病毒疫情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和了解,深化了我对马克思中国化最新成果的认识,体会到了抗疫的艰辛,学习了如何预防病毒以及如何缓解疫情带来的紧张气氛。让我感受到了什么叫做“舍己为人”,“舍小家为大家”的英雄气魄。在这战疫的紧张阶段,此次讲座的及时开展,让新时代大学生的我们能更好地面对疫情。不论在什么灾难面前,我们都应该团结一心,同生共死。人人都有责任,虽然我们没办法去前线,但是,我们只要做好自己的事情,就是对那些在前阵上的人们最好的帮助。最后为逆行的勇士们祈福,平安归来!中国加油! !    

   

    



© Copyright 厦门华天涉外职业技术学院